内容如下:
2003年1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组建了九个国家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开展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现代学校制度的作用:调整学校的内外部关系,使教育有序运行。 二、现代学校制度定义:能够适应现代和谐社会与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在一个科学合理的新型政校关系的框架下,秉承现代素质教育观,学校实现依法、民主、自主管理,以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及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制度体系。
三、现代学校制度的实质:制度是手段,其最高目标在于形成与固化为文化。因而现代学校制度的实质,就是要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重构学校制度。制度的重建,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重构。为此我们要把学校精神培育纳入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但是,学校文化作为学校制度的高级体现,必须以厚重的底蕴作支撑,以丰富的历史作积淀,文化可以积累,但不能设计。我们要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中,整理、总结、提升过去已经形成的,为师生员工所认可的学校文化。
四、评价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中核心制度的核心。
学校核心制度的核心:评价制度,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指挥棒,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动向。
目前,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工作,还有不够科学的问题。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必须首先从改革评价制度入手。 1、 从观念层面:发展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主要包括: 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校长的管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将一切发展的目的归结为“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校长关注、了解学生,关注课堂教学,引领、实施教学管理的专业性。 ②教学观: ▲ 教学是师生互动,而不仅是单向讲授。 ▲ 教学既重结果,也重进程。 ▲ 教学要既关注学科,也关注人;既重认识也重情感;既重教书,也重育人。 ▲ 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和个性。 ③教师观: ▲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教师是与家长,社区相互勾通的协调者。 ▲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和朋友,而不是绝对权威。 ④学生观: ▲ 学生是不成熟的人,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 ▲ 学生的发展是有潜能的。 ▲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富有个性成差异的人。 ▲ 学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学生人格是独立的,是学习的主体,是责任和权利的主体。 从办学的目的来说,几种观念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是正确的教学观和教师观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要以积极态度采取措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从方式和方法层面:
①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佳,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佳高度相关。 ▲善教的教师往往会教出善学的学生。 有一组统计数据,全市被调查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原因,排前三位是:
启示: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加强教学实践研究,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把教学方式的改善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②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个较高层次的教育目标。 调查数据表明,教师比较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组调查数据:“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统计: 小学生:47.7% 初中生:31.8% 高中生:18.7% 启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采取积极措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③变革管理方式: 科学精神——科学管理 按教育规律办学,围绕学和教管理,为学和教服务。引领学和教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行。 民主精神——民主管理 上下关系、师生关系平等,教师、学生、家长参考学校管理,倾听师生的声音,促进学生发展。 法治精神——依法管理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并制定具体的制度和程序予以保障。
地址:南宁市银海大道817号 招生办咨询热线:0771-4018388、4018328
交通:地铁2号线“金像站”D出口旁 收费咨询专线:0771-2750889